11月12日下午,我院在育才校区文二楼810室举行了“中文之光•研究生论坛”第76期:语言的类型学研究方法。本次论坛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学系黄成龙教授作为主讲嘉宾。黄成龙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类型学、认知语言学以及藏缅语族语言等。
本次讲座,黄成龙教授主要通过介绍语言多样性、语言类型学术语的来源、类型学的基本方法、类型学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让大家系统地、直观地对类型学这一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有了初步的认识,使大家对语言类型学产生了兴趣。
首先,黄成龙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世界语言的分布状况:世界上共有大约7000种语言,其中的三分之二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全世界的语言可分为屈折语、孤立语、黏着语和复综语四大类型,根据他们的亲缘关系又可分为7大语系。
接下来,黄成龙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类型学术语的来源:首先,黄教授从词源上介绍了typology一词的产生和深层含义,并结合它的产生过程向大家阐述了类型学从出现到成为语言学新领域的过程。根据黄老师的介绍,语言学文献中最早出现“类型学”一词是在1928年。
随后,黄成龙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类型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应用:从类型分类到类型归纳,再到功能-类型解释,每一种基本方法,黄教授都以相应论文和著作相结合,向大家详细地加以介绍。最后,谈到类型学的应用时,黄教授向大家列举了世界语言中6种基本语序(S0V、SVO等)出现的频率、东南亚语言的语序蕴含关系、语言接触研究等实例,让大家对类型学的应用有了初步概念。
讲座结束后,大家踊跃发言提问。黄成龙教授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关于古代汉语中的语序问题应如何运用类型学方法加以研究等类型学的相关应用问题。黄教授鼓励同学们对类型学产生兴趣并投身类型学研究。最后,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有序结束。(文/段奎宇 摄/段奎宇 审/蓝廖国)
黄成龙教授作报告